•   欢迎光临~~~
  •   欢迎光临~~~

股票开户可以选哪些券商:可以股票交易的手机-消除监管套利空间、报告范畴内外资一致 一线量化私募解读程序化交易新规

摘要:   7月11日,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沪深股通投资者程序化交易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报告指引》),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沪深股通投资者纳入程序化交易报告范畴。  《报告指引》将...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7月11日,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沪深股通投资者程序化交易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报告指引》) ,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沪深股通投资者纳入程序化交易报告范畴 。

  《报告指引》将于2026年1月12日起正式实施,正式实施后3个月内,存量投资者应当完成报告。

  具体来看 ,报告主体方面,以北向投资者识别码(BCAN码)为基础进行报告。报告路径方面,由北向投资者向香港经纪商报告 ,再经由香港联交所提供给沪深交易所,报告内容和监管要求方面,和境内整体保持一致 。对未按要求履行报告及变更报告义务、报告信息不完备等违反相关规定的主体 ,沪深交易所可以提请香港联交所协助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或者纪律处分。

  沪深交易所表示 ,《报告指引》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程序化交易监管的基础,全面掌握沪深两市程序化交易情况,更好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 ,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界面新闻通过采访了解到,业内人士对于《报告指引》的发布并不意外 。

  上海某百亿量化私募相关人士金女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内地投资者大约从2023年四季度就已经开始按照要求报告程序化交易相关事项了。北向投资者是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 ,也是程序化交易的重要使用者,将其纳入报告制度是应有之义,也是落实证券法有关程序化交易报告要求的重要举措。

  另一位头部量化私募的孟女士也对界面新闻表示 ,将北向投资者纳入监管,核心是贯彻证监会的“三公”原则,确保所有市场参与者在统一规则下公平竞争 ,消除潜在的监管套利空间 。过渡期的安排体现了监管的稳健务实,此举将显著提升市场透明度与规范性,增强A股对全球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的吸引力 。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 ,2024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中 ,就曾明确提到沪深股通投资者应当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纳入报告管理。今年4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中也曾提到沪股通投资者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 ,参照适用细则报告管理 、交易行为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相关规定,并且沪深交易所还同时发布了《报告指引》(征求意见稿)。

  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 ,陆股通持仓A股的总市值达2.33万亿元,占A股总股本市值的比例达2.18% 。

  有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北上投资者中程序化交易占比应该非常高 ,因为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个人投资者占比极少,很少有机构不使用程序化交易这一工具的。通过报告制度 ,有关部门能够更好地去了解行业的情况,也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去规范各个参与者的行为,有利于程序化交易的健康、规范发展。

  除了新发布的《报告指引》以外 ,7月7日起开始正式实施的《实施细则》也引发市场关注 。

  广州某量化私募负责人王先生对界面新闻表示 ,《实施细则》刚发布的时候公司就曾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和学习,对照新规要求梳理了公司的内部流程 、风控及监控系统等,并进行了相应的一些调整 ,不过公司以中低频交易为主,实际受到的影响有限。

  沪上的一位头部量化私募相关人员夏先生对界面新闻透露,公司策略的预测周期较长 ,最核心的预测模型主要预测未来一个月的股票回报,长周期预测在交易行为上的表达是更加低的交易频次;公司指数增强产品,长期平均的年化换手率有12倍 ,也就是每个交易日5%的换手率,报撤单的频率距离交易所对高频交易的定义相差很远。因此新规实施后,公司不仅能够顺利衔接与平稳过渡 ,也将受益于更规范的市场环境 。

  金女士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实施细则》将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思路一以贯之——监管的出发点并非限制工具本身,而是聚焦规范工具使用;其监管对象是各类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行为 ,而非背后的投资逻辑、投资理念等。任何工具的规范化使用 ,对于行业内想要长远发展的头部机构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谈及7月7日《实施细则》落地对A股市场的影响,有百亿量化私募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其实很多机构并不是特别关注7月7日这样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 ,因为《实施细则》此前已经公布,其中的部分要求更早以前的一些新规也曾提到,大家实际上都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一般来说 ,任何新规开始实施,相关部门都会考虑到平稳过渡的问题,包括私募在内的相关机构也会提前进行相应的调整 ,基本上不会出现某一天某个新规实施突然对市场产生过大冲击的情况。 ”

  孟女士则对界面新闻分析称,一方面,随着市场有效性的提升和策略的拥挤 ,传统Alpha的衰减是量化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另一方面,新规通过明确高频交易标准并实施差异化收费,精准限制了极端交易行为 ,也约束了部分简单、高频的Alpha来源。这两点共同倒逼着量化去更广阔的领域寻找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对A股市场而言 ,此举旨在抑制“幌骗交易”等有损市场公平的交易行为,有效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

  近年来国内量化私募快速发展,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 ,目前百亿量化私募数量已经达到41家,反超主观百亿私募数量。

  界面新闻注意到,由于量化私募是国内程序化交易最重要的参与者 ,各种程序化交易新规被很多投资者解读为对量化私募的约束。

  近年来频繁出台的程序化交易新规对量化私募究竟有怎样的影响?

  夏先生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国量化投资行业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革期,监管规则无疑是这场变革的导航仪 ,新规的落地不仅为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划定了清晰航道,确保了公平竞争的底线,也将为整个资本市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 、透明和稳定的市场环境 。

  夏先生还对界面新闻分析称 ,“降频增质”的行业趋势不可避免,这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不会局限在超额收益上,而是全方位的精细化比拼 ,包括商业模式、客户服务、产品设计 、风险管理和投资回报等多维度的竞争力。对于量化私募而言 ,也唯有通过合规 、透明、专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促进市场价格发现,优化资源配置 ,最终服务于实体经济,才能在未来赢得立足之地。

  也有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解释称,程序化交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执行既定交易指令的工具 ,它本质是技术进步的体现,证券、期货等交易品种都经历了传统交易 、电子化交易、程序化交易三个阶段的转变 。不管是主观投资还是量化投资,不管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 ,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评估和使用程序化交易这一工具。所以程序化交易这个工具的规范使用,不只是对量化私募产生影响。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